1月11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在天津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商务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农机行业在经历过调整提升后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行业前景是光明的。
原标题:高元恩:农机行业调整提升后有更大机遇
中国农机行业2015年的不俗表现能否持续,2016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将向何处去?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认为,农机行业在经历过调整提升后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行业前景是光明的。他同时提醒短期挑战十分巨大,企业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高元恩告诉记者,中国乃至全球农机工业都处于调整状态。特别是农机行业高企的库存令人“头疼”。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农机行业要理性看待所谓的“高端装备”,产品定位要与我国农业发展实际相符合,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高端。
农业变革影响农机走势
尽管农机行业2015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高元恩认为今年农机市场形势严峻,行业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农机行业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农机企业要准备过苦日子。他的这一系列判断与他对我国“三农”发展状况的观察密不可分。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深层次改革。农业面临提高价格和增加补贴两个“天花板”,以及生态环境和资源要素两道“紧箍咒”。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具体而言,我国农业面临库存高企、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农民增产难增收等三大问题。关于高库存。高元恩掌握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9月份,粮食库存已经达到了2.3亿吨。而2015年粮食丰收将进一步加剧库存,2015年的库存主要来自玉米,有专家估计2015年年底玉米的库存将达到2亿吨。“这些库存的粮食都是拿钱收购来的,财政负担比较重。”高元恩说。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价格倒挂,粮食市场去年出现了“洋货上市,国货进仓”的局面,若这些粮食长时间存放就会变质,无法食用,就会成为废物。这对我国农业、农机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2015年粮价大幅下滑还影响了农民的收入,直接导致农民的消费水平将下降,购买农机的能力在下降。同时,收入降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使用农业机械的需求也会降低。
关于农民增产难增收。高元恩援引有关数据介绍,2015年我国的粮食种植成本增加了3%,粮价下滑了30%~40%,正是由于成本上升,粮价下降导致农民收入下滑,影响了土地流转速度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进一步形成。“有的种粮大户因效益不佳已经决定减少流转土地的面积。”
以玉米为例,去年11月份,农业部下发了关于镰刀湾地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意见,要求占据全国玉米种植面积70%以上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13地未来5年减少5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意味着将减少全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3,每年1000万亩。